2017-08-04
早期療育教室第15屆「EYE中有你畢業活動」
新聞稿

孩子的成長無法等待,「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在「財團法人保力達公益慈善基金會」長期的支持下,於91年在臺北成立「視覺障礙兒童早期療育教室」,並相繼在97年於台中、103年於高雄成立教室。15年來,至少使16個縣市745位以上罹患視覺損傷之幼兒、視多障兒童及其家庭,因早期療育訓練的服務而走出陰霾,讓身體感官能力有了進步與改善。

「很多人不知道,視覺弱,聽覺好,更會干擾認知與動作的發展!」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陳旋旋理事長表示:「很幸運地,本會獲得保力達公益慈善基金會的長期贊助,才有能力聘請專業的職能、物理、語言、定向行動、生活自理、社工及藝能課程老師,以跨專業團隊服務模式,提供被服務的幼兒及其家庭整合性的療育訓練與家庭支持服務。」

就如:足月出生的晴晴,出生時卻沒有哭泣,立刻住進了加護病房長達半年,醫生檢查出孩子罹患腦傷,也因腦傷的問題,導致她身體全面性發展遲緩。晴晴的媽媽為了孩子求助無門,直到在網路上,看到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有提供視覺損傷兒童早期療育,在抱持一線希望下,晴晴媽媽主動聯繫了協會,開始了晴晴的療育。

晴晴的障礙問題不單一,頑固的癲癇影響了她的認知與視覺,常常讓她處於淺睡的狀態,也因睡眠影響吸收造成吞嚥、肢體等等多方面的牽制,進而影響到晴晴的認知學習。但是媽媽、老師從沒放棄晴晴,媽媽定期帶晴晴療育復健,認真執行老師所交代的功課;而教室治療師除了讓晴晴接受視知覺訓練,同時也讓她接受物理、語言治療的課程,甚至安排參加非洲鼓打擊樂多感官課程,讓晴晴的感官多一些體驗與刺激。在多年的努力下,晴晴對光的感知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能注意光及形體。晴晴的成長讓媽媽及早療教室老師更有動力,也見證了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的重要。

像晴晴這樣的個案,不會是第一位也不是最後一位!

今日,是早期療育教室歡慶第15屆畢業典禮,為歡送北、中、南三地教室9位視覺障礙及視多障兒童畢業,多位視障併多重障礙的幼兒在爸媽陪伴下,以熱鬧的非洲鼓組曲和大家同樂;滿溢慈愛笑容的天下父母心,讓人動容!而蝸牛是我們視障孩子沒看過小動物,但靠著老師的講解、模型的觸摸,誘發孩子們獨有的想像力,再加上平時的魔鬼式操練;他們在畢業典禮上的「蝸牛愛旅行」肢體表演,可愛又逗趣,讓所有家長和來賓在哄堂大笑中,又頻頻拭淚!此外,典禮中也播放了每位畢業孩子在跨專業團隊老師的教學訓練下,逐漸成長的艱辛、感人歷程。在他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一小步成長,對他們而言,卻是一大步!

在這群弱勢又特殊的孩子即將跨入學習的新階段時,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特別感謝「財團法人保力達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呂百倉、台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館長洪世昌、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特教科科長張政忠及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理事長陳節如等貴賓,共同以歡樂的活動為他們獻上深深的祝福!也呼籲社會大眾共同關注這群折翼天使,支持視覺障礙幼兒早期療育。

歡迎捐款請至郵局劃撥帳號:19446498,戶名:社團法人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P1530840